logo
|加入收藏| 设为首页|
网站公告:
上影新闻 >>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上影新闻 > 正文

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:5亿元体量以上的电影一定离不开影院

更新时间:2020-06-16 09:57:00点击次数:71818次字号:T|T

按照惯例,每年6月中旬是上海影城最忙碌的时节。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阵地,它本应迎接来自全球的电影人。在东方巨幕厅与千余名观众共同欣赏一部4K修复版经典电影,几乎是每一位影迷对上影节最深刻的回忆。疫情发生后,上海影城和全国万余家影院一同陷入静默,超过140天闭门谢客。

近5个月的停摆,令电影业弥漫着一种悲观情绪,但行业并非一潭死水。项目启动、剧组开机、预告片发布,电影人的脚步并未停歇。当影院大门敞开的那一天,将以怎样的面貌迎接喜爱它的观众,电影创作者又将以什么样的作品回馈影迷们,陷入危机的影院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自救与生存,争取一线生机。这也是眼下,电影行业从业者正在思考的问题。

这些天,上影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王健儿正在和专家商讨上海影城的改造项目。这所创建于1991年的影院在过去近30年中不断进化,此时此刻,正酝酿着一次颠覆式升级。上影集团日前披露了新战略规划。其中,上海影城的改造将是产业创新重点项目之一,也是探索影院+模式的第一步。

“这个行业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,中国电影产业的下一个十年到底会怎样发展。”王健儿表示,对于电影行业,特别是对电影企业来说,如何审时度势,在不确定中找方向,在大变局中觅新机,做到前瞻布局、有效应对,促使企业早日复苏,尽快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,已经成为当前的第一要务。新战略的推出是希望主动突围,在今后五年打一场“主动仗”。

尽管电影行业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局,从产业基础看来,这个行业实际上一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。王健儿对中国电影行业前景仍有信心,中国电影消费人群的年轻化、观影人次突破17亿并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、中国故事蕴藏的潜能都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希望所在。

王健儿认为,至少5年内,5亿元体量以上的电影靠互联网模式基本上无法回收成本:“这个量级的电影一定离不开影院,影院的成本回收模式才能保证大投入的电影能够平衡或者有盈利。”在他看来,正常情况下,中国影院的总量、消费分层以及集中度方面会有更大的发展变化。


院线从分散到集中

相较美国成熟市场,中国院线的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空间。中国目前近50条院线,不少规模不大的院线生存艰难,经营成本较高,管理人才欠缺,上座率和盈利率较低,市场整合势在必行。加之今年疫情的影响对影院造成打击,不少影院因现金流短缺而面临倒闭,许多影院经理和投资人走到了选择的十字路口。

在疫情最为严峻的3月,上影集团宣布推出全国首只“影院抗疫纾困基金”,总额达10亿元。该基金聚焦整个长三角地区有纾困需求的影院,通过增资、参股、并购等形式为长三角区域内的影投、影管公司注入运营及发展资金。“这个行业必须要有一批影院要顶得住,否则影院都倒下了,电影终端出问题了,对整个产业链的打击可以说是毁灭性的。”王健儿说。

据了解,上影集团计划将旗下自营影院从61家增容至100家,扩大市场占有率。王健儿认为,只有一定规模和一定实力的企业才有可能投入研发,进行战略布局。扩大规模意味着供应链综合盈利能力增强,降低成本,产生溢出效应。

王健儿认为,想要把上海电影产业做强做大,首先应当做大院线,而现在是一个出手的好时机。在他看来,做大院线不会很难,关键是如何加快实现影院客流量转换与变现,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命题。因此,同步推进的还有影院业态的创新。

中国影院的另一个困境是经营模式传统,客单消费较低。据了解,上影旗下61家自营影院,2019年观影人次达到1900万,除去票房收入之外,客单收入为4元左右。假如客单消费每人次增加1元,那么就意味着增加2000万元的收入。因此,在流量变现的方向上提出影院+的模式,在影院中增加多元业态,打造成为线下娱乐消费入口、城市居民生活的第三空间。

在调研中,王健儿注意到,去年一家年代久远的日本电影院引进了一家小型水族馆,通过高科技将水循环的成本大大降低,尽管水族馆的规模不大,却吸引了许多亲子人群,他们会在花数小时待在影院,将影院的“非票”收入大大提升。这一案例给到王健儿的思考是,上海影城的下一步改造应当是颠覆式的创新,甚至可以考虑尝试先看电影后打赏的消费模式。在王健儿看来,在没有更多时间窗口期、没有太多成熟行业经验的情况下,需要大胆创新、大胆试错。

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向第一财经指出,影院要提高单块银幕的产出和上座率、排片效率,实现流量变现,应当加大力度提高经营管理能力,培育一批有电影专业基础和美学判断能力的管理人才,对影院进行技术与服务升级,提升影院的软硬件设施品质,为观众提供最好的视听享受和体验;而作为供给侧也就是制片端、创作端,则需要为影院提供源源不断的高品质、有竞争力的影片,以丰富的片源给观众以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和权利。


激活资源

自3月20日复园之后,上海影视乐园目前是上影集团旗下最为活跃的业态。《叛逆者》等一批剧组、广告团队顺利进驻车墩影视城。由导演黄建新执导的《1921》是上海明年最重要的献礼片之一,目前正在密集搭建场景的过程当中,预计7月15日开机。场景搭建了一大会址、二大会址、陈独秀新青年旧址和博文女校,将集中呈现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。上影是这部影片的第二出品方和主要拍摄地。


导演黄建新提到,他对上海电影制片厂有着特殊感情,上世纪80年代,他曾专门研究上影厂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,他认为上影厂当年的创作真正跳出上海,面向全国,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。在今日知名导演心目中,上海电影制片厂这块金字招牌仍然有着无可替代的吸引力。

作为中国电影老牌企业,上海电影制片厂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。1950年,上影拍摄完成了建厂后第一部故事片《农家乐》,1950至1952年,由上海长江电影制片厂、昆仑影业公司、文华影业公司、国泰影业公司等8家私营电影企业联合组建为国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。1953年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合并,仍沿用上海电影制片厂厂名。王健儿意识到,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对上影此后在吸引人才、内容创作方面的发展大有裨益。

在王健儿看来,包括谢晋导演在内的上影前辈们用心用情对待每一部电影创作,铸就了一大批优秀作品,激活上海电影制片厂,恢复其实体运作,就是为了传承上影厂的优秀传统,强化创作策划和组织。

王健儿回忆,上影厂老厂长徐桑楚曾派出四个组在全国各地找优质剧本,《高山下的花环》等经典作品便是经年累月的跟踪争取下来的。“好的剧本不是一两天就能拿到手的,需要长期跟踪关注。厂文学部的做法到今天依然有效,我们也会按照这个思路从源头抓,长期追踪剧本。”从创意角度来看,上影考虑建立工作室模式,以创意为导向,遵循创作规律,回归原创,加强对优质IP、剧本获取和开发的投入,吸纳行业内优秀导演、编剧、制片人,剧集创作资源与人才,并配套市场化的激励机制。

历史积淀下来的大量IP资源是上影乃至中国电影界珍贵的资产。目前,上影有800多部电视剧、820多部电影、500多部动画片,这是一个庞大的IP资源库。在石川看来,上海电影工业因为历史绵长,工业门类比较多,因此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,而上影有着其他任何一家制片厂难以匹敌的IP资源,也是它独有的财富,可以看到,美影厂的传统IP通过市场化开发又产生了新的效益。

据了解,上影将大IP开发列为今后五年的核心战略,探索通过IP创造主题消费场景,打造电影+衍生品+娱乐地产的IP生态圈。上影所拥有的影视全产业链资源,都将以大IP思维推进原创内容的生产与再生产,完成对传统产业的赋能,搭建上影的“IP星球”。

“中国电影的创作还只是冰山一角。中国有太多可以讲的故事,现在才刚刚开始被讲述。有人想看,有许多故事可以讲,那么这个产业一定是有广阔的未来,只是什么时候爆发,由内外因共同促成。”王健儿说。



第一财经 (编辑:shfilm)


联系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595号上影广场C座

邮政编码:200030

总机:021-33391000

传真:021-33391001

投资者热线:021-33391188

电子邮箱: sygf@sh-sfc.com